MERCK

MERCK

2015年6月22日 星期一

邂逅大腸桿菌

      大腸桿菌大概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聽到的細菌。政府衛生機關常常會抽驗一些食品或飲料,並告知社會大眾這些食品是否符合衛生條件,其中一定不會遺漏大腸桿菌的檢驗;平時自來水公司及一些環保單位也會定時檢驗自來水或河水水源是否遭受大腸桿菌的污染。

大腸桿菌真的那麼可怕嗎?
大腸桿菌的學名是Escherichia coli(通常簡稱為E. coli),是為紀念首先將此菌分離出來的德國微生物學家Theodor Escherich(1857~1911)而命名的;其中的 coli 指的是其棲息地──結腸(colon)。顧名思義,大腸桿菌在自然界中的最主要棲息地就是溫血動物的大腸中,當然也包括人類在內。而隨著宿主動物的排便,大腸桿菌可散布到許多自然生態環境中。

      我們的消化道中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微生物,由於營養充分、溫度及濕度適宜,因此這些微生物可在腸道中大量生長與繁殖,稱之為「正常菌落」(normal flora)。大腸桿菌也是大腸中正常菌落的一員,這些正常菌落是無害的,而且是我們維持正常健康所不可或缺的。例如它們可以自己合成許多維他命(包括維他命K及維他命B)供宿主 吸收與利用,它們也會促進宿主免疫系統的成熟。

      一般食品與飲水的微生物檢驗是要確保其未受到糞便的污染,以免病從口入。但是許多由糞便傳染的病原菌並不容易檢驗,常需要一些特殊的儀器與技巧,有時培養時間也很長,因此科學家們便找到一個指標──大腸桿菌來作檢驗;一旦發現大腸桿菌的存在,便認為該食品或飲料曾受過糞便的污染,而不適於人們吃食或飲用。
      至於為什麼 選擇大腸桿菌呢?
主要的原因是大腸桿菌生長快速、易於培養、及鑑定容易之故。如果在食物中檢驗出有大腸桿菌,由此推斷該食物是受到腸道中的細菌污染。亦因為主要的致病細菌如沙門氐菌或痢疾桿菌等是經過糞便傳播,於是由此又推斷出,既然 食物中有腸道中的大腸桿菌出現,腸道中的致病細菌的出現率便會相繼提高。


     但是它們其中的某些菌種也是人類一些重要病原菌。腸內出血性大腸桿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EHEC)。就是一個很有名的例子,他會造成病人嚴重 腹絞痛、腹瀉與赤痢,如無適當治療與處理,病人會在短時間內大量脫水與失血而導致死亡。


Share this article!

top of page
Copyright © 2015 Lab Maria 實驗室小小瑪莉亞-Lab Maria版權所有 | Design by Merck